保护生物多样性
重大生物多样性消失及生态系统崩溃被视为未来十年的全球五大风险之一。开采自然资源及环境污染均是造成生物多样性消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经济、公共卫生与健康及供应链。我们希望藉优化运营及提高公众意识,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引入集团《生物多样性政策》,表明我们在产品及服务设计与运营方面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承诺。我们会尽可能为项目争取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Sustainable SITES Initiative(「SITES™」)认证,该认证是一个以园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为关注点的可持续园林开发项目框架。
广佛新世界位于广州佛山都市核心区,占地约300公顷。项目拥有33公顷天然湖泊及47公顷自然山林,具备极高生态资源价值。该项目由新世界中国开发,秉持“自然与生活融合”的理念,并配合定期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以维护景观质量。本次研究于2024年8月至2025年6月期间开展,围绕原生生态资源、区域政策要求及社区定位等自然相关议题进行全面研究。
尽管《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未明确将广佛都市区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我们仍致力于在该框架下推进项目发展,甚至制定了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为严格的生态保护要求。我们特别委托国家认可机构,采用针对具体地点的方法 ,并参考《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等相关国家标准,对广佛新世界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野外调查样线法,在样线范围内通过目视遇测法 记录物种数量与栖息地状况,并辅以数码拍摄影像进行记录。
本次研究依据行业标准,针对两栖爬行类、鸟类、昆虫类及植物类进行调查设计、影像记录与数量统计,以开展全面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成功识别出以下需重点监测与管理的关键物种:
• 6种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及社会价值的两栖爬行动物;
• 53种鸟类,其中6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105种昆虫;
• 62种植物,需特别关注外来入侵植物对本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广佛新世界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凸显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在监测期间,未发现任何对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威胁。
位于项目范围内的佛山高尔夫球会,是候鸟越冬迁徙的重要中转站。鉴于其生态重要性及作为国际赛事场地的双重地位,我们承诺严格遵守相关环保标准。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项目的长期可持续运营至关重要,尤其在财务延续性、法规遵循以及满足客户与社区期望方面。
本次先导研究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将在三大关键领域采取有效管理策略,包括:生境修复与生态功能提升、物种多样性保护工程以及植被系统生态化改造。我们将积极提升淡水生态系统与湿地栖息环境,以保护调查中识别的关键物种。同时,我们推动原生植物培育,以改善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与韧性。
展望未来,我们计划将此研究拓展至其他开发项目,以持续评估集团整体的自然相关风险与机遇。此先导计划为新世界发展奠定基础,用以检视生物多样性相关政策、风险评估及重点领域的目标,迈向“净零损失”(No Net Loss)的长远愿景。
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新世界集团慈善基金致力支持保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组织。自2022年9月起,新世界集团慈善基金与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合作,资助香港生物多样性博物馆(HKBM)的营运。香港生物多样性博物馆 于2021年5月正式开放,是香港首间专注于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其核心使命是保存并扩展一系列反映香港及其他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标本收藏。
自开馆以来,博物馆已接待超过60,000名访客,并积极举办各类外展展览,以提升社区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例如,博物馆曾在K11 MUSEA的 Nature Discovery Park 及新世界发展旗下多个地点展出标本展示和立体透视模型,呈现自然栖息地或艺术化场景,有效传递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信息。此外,博物馆还制作了一系列教育性海报及数百篇介绍本地及海外物种的内容,并以电子形式免费公开,旨在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与理解。
博物馆每月在自然探索公园进行节肢动物调查,目前已成功鉴定出58个物种。调查所得的标本通过社交媒体系列《左虫右里》进行展示,展现香港昆虫的丰富多样性。
香港生物多样性博物馆亦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环境教育、标本管理及策展方面的人才。每年,博物馆为本地及海外大学生提供全面培训课程,自开馆以来已接待超过120名实习生及志愿者。